“调剂保录取,内部关系,100%通过率。”近日,有考研学生反映称,他们相信了某中介公司的“宣传语”,缴费报了名,结果并未达到预期,而中介公司在此前曾承诺“包退费”,但真到了退费时又一拖再拖。《北京青年报》针对这一事件对任战敏律师进行了采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问题联系删除
事件的经过是,一位参加2019年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反映,她从打算参加考试开始就接触了不少的中介公司,其中一家中介公司跟她联系了半年多。她觉得对方态度非常热情,便跟该公司签订了协议,交了15000元,约定帮她处理考试的各种事宜和考试结束后的调剂工作。
结果这位考生考试成绩合格,但到了录取调剂时间,竟然联系不上中介了;考生收到学校录取通知后,再次联系对方,对方却让她“再等等”。该考生认为这家中介公司并没有对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于是要求退还费用,但对方却迟迟未回复。无奈之下,该考生报警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至今她仍然没有收到退款。
通过学生提供的信息,《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某考试网,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员所指不实,并且公司业务员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渠道发布的广告宣传海报,并非公司官方发布,而是广告公司为了谋求利益发布的,与该考研网站无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问题联系删除
对此,作为北京西城律协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任战敏律师表示,中介在宣传时作出了“调剂保录取,100%通过率”的承诺明显违反了《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任战敏律师指出,被曝光的企业企图将“虚假宣传广告语”归咎于广告公司,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诱导消费者的,由广告主依法对消费者承担民事责任。至于该虚假广告是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是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之间广告合同的履行问题,广告主可追究广告公司的违约责任,但不能免除其对消费者的民事责任和相应的行政责任。
企业员工在与客户洽谈交易时所作的承诺,使得客户有理由相信其是代表公司作出的,应当视为法律上的表见代理,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由被代理人即公司承担,这也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此事件中关于报考学生未享受相应服务或未按约定被录取的情形,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追究中介的违约责任,按要求进行退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问题联系删除
任战敏律师提醒广大学生,中介声称的“有特殊渠道”的情况,明显无视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财物,涉嫌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除应向考生退赔其缴纳的费用,还可能面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处罚,受害学生应当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应线索。
撰稿:龙艳艳
类型:C 类稿
编辑:侯学飞
审稿:段主编
法务:杨玲玉
拆迁问题 免费咨询
法律咨询电话: 400-878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