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中,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约定了补偿款项、征收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对被征收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前,一定要对征地活动进行调查,对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提起注意。那么,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前,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
1、征收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首先要判断涉及的征收项目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自家房屋是否在征收范围之内。
其次是需要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必要时被征收人还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会。
再次是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发布征收决定之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人数众多的还应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征收补偿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最后是市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征收决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
征收集体土地虽然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有区别,但一般也会经过以下阶段:发布拟征地公告,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征地范围、位置、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征地用途等,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听证、上报审批、征收土地公告等程序。
2、征收程序是否有法定征收文件
合法的征收一定会有相关的政府审批文件。
例如在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时候,听证和评估程序直接关系到被征收人,也是房屋征收决定发布前的法定程序,会有征收公告、征收决定、房屋价值评估报告等文件。
征收集体土地则会涉及省政府或国务院土地征收批复文件、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等文件。
被征收人可以通过申请信息公开得知上述信息,公告、调查确认类信息会直接送达当事人,如果在签订补偿协议之前没有见到上述材料,一定要谨慎签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
3、补偿协议签约主体、款项等内容是否合法
集体土地征收和农村房屋拆迁的合法签约主体一般是县级政府国土部门,城市房屋拆迁的合法签约主体为房屋征收部门,多为专门成立的拆迁办、拆迁指挥部等机构。
实践中,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主体多样,如果协议一方是街道办或者村委会,被征收人应当进一步调查清楚其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补偿款项是很多被征收最关注的问题,是否过低的基本判断标准是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合法征收政府有具体的补偿标准,大家可以根据补偿标准具体计算一下。
被征收人一定要注意,空白协议、内容残缺的协议一定不要签,因为此时的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没有约定明确,此时签约意味着把主动权交到对方手中,对被征收人来说很被动。
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对被征收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进行前期的信息调查,判断此次征收行为的合法性以及补偿款项的合理性,保留好自己的房屋产权证明或土地使用权证明等资料,协议签订前,最好请专业征地拆迁律师审阅,把握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撰稿:曾超超
编辑:侯学飞
审稿:段主编
法务:杨玲玉
上一篇:房屋被拆迁后如何确定拆迁主体?
拆迁问题 免费咨询
法律咨询电话: 400-878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