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革新发展,平日里习以为常的行为,不断突破地域和时间局限,创造性地以新模式示人。手机上动动手指头,就有人帮你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种下一颗小树苗;还比如,“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网络众筹。近年来,朋友圈里轻松筹、爱心筹、水滴筹、星愿互助等平台不断发起公益筹款,不管认识不认识,少则5元、10块,多则100,500,集腋成裘,众人拾柴火焰高,实实在在给很多陷入绝望的家庭及时送去了帮助。网络众筹在扩宽社会救助范围、填补传统慈善事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不管初衷如何,不管技术和形式如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事物”背后人性的多样和复杂性便一一展现,提出一个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
为身患重病的儿子在网上求助筹款,却因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被筹款平台告上法庭。去年,这起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其全额返还筹款15万多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刚满22岁的大学生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费高达60万。家人在某众筹平台筹到6.79万元之时,病人不幸离世。家人于是决定将所有爱心捐款原路一一返还给所有爱心捐赠者,但多次与平台联系交涉退款事宜未果。
英国《太阳报》报道,一名23岁的英国诺丁汉市男子想让自己更像球星大卫·贝克汉,于是网上众筹做牙套全套整形。虽然他平时靠社会福利生活,但在其它整容手术上已经花了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454605元)。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
这些年,根据各路媒体和网友的披露,网上搜索一张病历能在众筹平台申请筹款;有些平台提供筹款专用煽情文字模板,并以用户协议形式逃避责任,削弱平台应尽的审核义务;部分平台拥有不同规模的“资金池”,管理使用不透明,等等。一旦公众对互联网个人求助产生信任危机,不仅直接冲击现有救助体系,损害了慷慨解囊的捐赠人,而且更损害未来真正需要救助的潜在不特定群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
2018 年 10 月,“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大平台签署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但光靠自律,肯定不够。健全的筹集资金监管制度,既能追踪善款使用全程,又能覆盖平台、资金托管机构、医院等领域。当务之急,应从法律层面确立规范,明确网络众筹的定位、属性,明确平台的权利、义务,明确网络众筹行为的操作程序、规则,明确筹集款项的管理、使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法律责任。莫让良善之心被欺负,只有善心被善待,善款被善用,善举才可持续发展,网络众筹才能走得更远。
撰稿:刘 洋
类型:A 类稿
编辑:侯学飞
审稿:段主编
法务:刘东晓
下一篇:未雨绸缪,提前了解土地征收程序
拆迁问题 免费咨询
法律咨询电话: 400-878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