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征地拆迁中,如何应对拆迁方的“误拆”?

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时间:2019-11-05 14:33 阅读:关键词:冠领拆迁律师团队

  所谓“误拆”,即拆迁方将本不该拆除的房屋进行拆除后,主张自己并非故意,是拆迁人员一不留神拆错了,并非拆迁。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也就是说,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暴力拆迁、违法拆迁,于是,征地拆迁过程中就滋生了这样一些现象:拆迁方以“误拆”为借口,行“违法拆迁”之实,企图借此推卸法律责任、蒙混过关。作为被拆迁人,应该如何应对拆迁方的“误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为您解答。

  1、留人看守房屋,及时出面制止

  许多案件中,误拆都是在房屋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发生的。若被拆迁人时刻监控房屋的安全状况,那么,在拆迁方进行违法“误拆”的时候,起码可以当即出面予以制止,并且及时报警求助。

  在有人留守的情况下,拆迁方也会有更多的顾虑,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房屋被误拆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

  2、坚决依法取证,明确实施主体

  或许有人说,既然误拆也是违法拆迁的一类,被拆迁人又怎么能安然取到违法证据呢?

  这就需要被拆迁人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预案。同时,在这类案件中,对于已经被拆迁的房屋来说,房屋遭拆迁前的照片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如果被拆迁人不能在误拆现场拍摄、录制到足以证明误拆实施主体身份的照片或者视频,其事后的权利救济很可能面临困难。

  一般而言,对于被划入征收范围内的房屋的“误拆”,需要由拆迁方证明其并非误拆行为的实施主体,否则将由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拆迁人可以放弃积极充分的举证。

征地拆迁中房子被误拆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

  3、确认拆迁责任主体,及时起诉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即便是实施单位以“误拆”为由将被拆迁人的房屋拆除,房屋征收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遭遇“误拆”说辞的被拆迁人而言,坚决起诉确认拆迁行为违法是其不二的选择。

  综上,很多情况下,拆迁方口中的“误拆”,只不过是以“误拆”之名行拆迁之实罢了。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被拆迁人完全可以依法取证、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撰稿:曾超超
编辑:侯学飞
审稿:段主编
法务:杨玲玉


标签:


相关案例 查看更多

立即咨询

>

联系我们

拆迁问题 免费咨询

  • 400 8787 666
  • 100052
  • 69576000@qq.com
  •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10号庄胜广场中央办公楼北翼15层

法律咨询电话: 400-878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