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谣传拆迁”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0-06-13 10:42 阅读:关键词:冠领律师事务所

  在接受法律咨询时,经常有人上来就说:“我们家这里要拆迁了。”律师这时会反问对方,政府都下发了什么公文没有?对方往往回答说“没有”,然后保留联系方式。过了几个月之后,再问拆迁进展时,有些人会回答“现在不拆了”,或者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拆迁停止了。

  这样的拆迁,我们一般取名叫“谣传拆迁”。

  面对谣传拆迁,希望拆的人感到有一丝失落,不希望拆的人感觉挺好。

  为什么会有谣传拆迁?这跟人的心理需要以及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在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一字不差地将听到或看到的信息转述出去,都会有意或无意添油加醋润色信息。这倒不是说人们在主动传谣,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语习惯,对信息做一点点改动能方便自己表达,方便自己与他人沟通。但每个人的微小变动,汇集在一起就会造成信息与原本事实偏离。另一方面,在谈话时,潜意识都希望别人喜欢听自己说出的话,于是不由自主就会修饰用语,并且自己还要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一番推断,至于对错不是很在意。

  我们之所以喜欢让别人爱听自己的话,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管理学上会把人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基础层次是温饱,最容易满足;高级的是自我实现,赢得别人的重视,不是谁都可以手握权力、拥有地位让别人高看自己,那么如果说出的话有人听,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而这也是实现这一需求的便捷方式。

  您有没有说话的时候,有人窃窃私语或者打断你的发言,出现这种情况您是什么感受?我想您会很烦很气。

  这一心理现象映射到拆迁这件事上,就是谣传拆迁。谣传拆迁的地方,有一些也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着真实的根据的。变成谣言在于它的传播过程。

  当你听到一个信息,经过自己的加工,再传播出去的时候信息就变味了。

  举个“栗子”: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一个厨师,听到的信息就像我们拿到的食材,之后讲出的话就是做出的一道菜。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相当于将我们做出的菜当做自己的食材,然后再加工做他们自己菜,再这样一次次的加工过程中,最终的那道菜跟最初的食材相比很多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有一个深圳的当事人咨询,他们那里最近要拆迁了,后来发现是谣传拆迁。但本着求真的态度,我们特地去查了一下国务院官网,发现有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也就是说这位当事人那里是要拆迁的,但具体怎么拆、什么时间拆,相关工作主管单位并没有开始启动。在这个谣传拆迁的开头,可以肯定有人看到了这则信息,然后就散播出去,传来传去,就变成了当事人耳朵听到的那样:“这里要马上拆迁。”该土地总体规划批复见下图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遇到传言拆迁,一时不能确定真假,可以先到相关土地主管部门的网站上去查看一下,当地是否有经过国务院批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果没有那就真的是谣言了;如果有,提前了解相应拆迁程序,避免拆迁时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撰稿:蒋  凯
类型:C 类稿
编辑:毕明伟
审稿:张主编
法务:刘东晓


标签:


立即咨询

>

联系我们

拆迁问题 免费咨询

  • 400 8787 666
  • 100052
  • 69576000@qq.com
  •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10号庄胜广场中央办公楼北翼15层

法律咨询电话: 400-878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