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透过“丰巢事件”看“大数据杀熟”没商量

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0-05-14 09:22 阅读:关键词:拆迁律师

   上周我网购了一本书,快递员没有电话通知我,就把包裹放到了小区的丰巢快递柜里。当我下班回家取件时,丰巢柜系统提示需要支付5毛钱保管费,才能将包裹取走。

  钱虽不多,但我当时就有一种被“割了韭菜”的感觉。没想到这周,丰巢公司因为收费一事儿连续霸占几天热搜。

  丰巢这次可是惹上大麻烦了。本来快递员需要将包裹送到用户手里,但是,快递公司为了节省用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就在各大城市的小区、写字楼安放丰巢快递柜。

  起初,快递员没有送货到家,用户是有怨言的,时间久了,反正也免费,人们渐渐地接受了丰巢快递柜的寄存服务。突然丰巢在没有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强行收费,还诱导用户付费开通会员资格,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人们热议的“大数据杀熟”。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是指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在互联网购物平台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这对消费者知情权无疑是一种侵犯,比如下面这两个案例:

  

  杨女士:网购护肤爱好者

  

  杨女士称自己是某护肤品牌的“铁粉”,该品牌每季度发一些优惠券,她都会买一套护肤品。

  但杨女士购物时发现之前常用的一款眼霜优惠力度越来越小,网购平台赠送的优惠券最低折扣只有3.8折。杨女士的闺蜜之前没有在该品牌的平台买过眼霜,但是她随便打开一个店铺链接却有1.8折的优惠券。这不禁让杨女士感叹:“明明我才是死忠粉儿,却要花高价购买。”

  

  李小姐:零食爱好者

  “零食消费”重度用户李小姐表示,她经常在某电商平台上订货,一月4次,每月零食消费超过1000元,因此办了一张会员卡。

  近期,李小姐发现该平台表现出了“欺负熟客”的情况,销售的水果品质下降严重,但每逢需要给会员卡续费的关键时刻,质量却又显著提升,让人忍不住继续充钱。

  杨女士和李小姐是典型的“大数据杀熟”受害者。有些企业利用技术手段“看人下菜碟”,给老顾客的价格优惠或者服务质量低于新顾客,无疑辜负了老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背离了公平诚信的基本原则。同样,丰巢事件也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罔顾老用户的知情权。

  我国《民法总则》第七条规定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的原则,违背这条原则的企业,既丧失了信用,也不可能健康发展,即使财务报表能有一时的“好看”,从长远来看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无论是丰巢快递柜,还是大数据技术,这些手段都应该用来服务用户而不是“割用户韭菜”。若忽视了用户体验,最后反噬了自己太不值得。

 

撰稿:陈书文
类型:A 类稿
编辑:毕明伟
审稿:张主编
法务:杨玲玉


标签:


立即咨询

>

联系我们

拆迁问题 免费咨询

  • 400 8787 666
  • 100052
  • 69576000@qq.com
  •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10号庄胜广场中央办公楼北翼15层

法律咨询电话: 400-8787-666